首页

中国女王合集

时间:2025-05-26 01:14:44 作者:告别70余年记忆 重庆火车站进入全面改造阶段 浏览量:46951

  中新网重庆5月25日电 (张旭)随着“砰”的一声,80多米高的重庆站(即菜园坝火车站)华铁宾馆完成控制性爆破拆除,这标志着重庆站这座有70余年历史的老火车站,正式进入全面改造阶段。

  1950年6月15日,新中国第一条自主修建铁路——成渝铁路在重庆开工。1952年7月1日,成渝铁路正式全线通车运营,重庆站作为该铁路的终(起)点站开始运营。

图为重庆站华铁宾馆爆破拆除瞬间。中新网记者周毅  摄

  此后,作为中国西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和重庆形象重要展示窗口,重庆站记载着老重庆的繁华,见证着新重庆的发展,承载着几代人的重庆记忆。

  “我们全家人,都曾从这里坐火车,出去求学、打拼。”现年88岁的重庆人李银模对记者说,内心有诸多怀念、不舍,故而专程驱车前来告别。李银模说,1956年,他曾从这里坐车,到四川内江、自贡参与铁路建设。此后,他的儿子、孙子等后辈陆续从这里出发,开启新的人生。

  66岁的刘显福此前曾在重庆火车站当“棒棒”。25日,站在菜园坝长江大桥的人行道上,他特意带来了此前工作用的竹棒。刘显福说,他现在已经“退休”了,但是仍然忘不了当年在这里打拼、奋斗的场景。

图为李银模遥望重庆站华铁宾馆。张旭 摄

  现已落户重庆的“80后”朱志宇说,自己的“人生首站”不是在重庆站,但此后求学、工作在重庆,见识了重庆人的热情、开放、包容,也在重庆站有过不少美好回忆。

  70余年间,重庆站亦在“蝶变”。1989年9月,重庆站进行了大规模改造,至1992年7月改造主体工程完工。2022年6月20日,为满足联结成渝铁路、渝厦高铁的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需要,重庆站停用。

  据悉,此次改扩建,重庆站改造及配套枢纽工程总投资约150亿元。按照规划,这里将打造成新地标——“重庆会客厅”。未来,重庆站将引入“两高铁一普速”(即成渝高铁、渝厦高铁和成渝铁路),站台规模将进一步扩大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中外学者论道尼山:儒学何以更好地介入现代世界?

冯德莱恩表示,欧中关系良好,明年是欧盟同中国建交50周年。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地位作用举足轻重,同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对欧盟至关重要,也将决定能否更好应对气候变化、乌克兰危机等全球性挑战。欧盟希望和中国相互尊重,求同存异,增进互信,避免误解,共同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,促进世界的和平、安全与繁荣。欧方赞赏中方在绿色转型发展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,认同中方在维护自身发展方面的正当权利,希望同中方持续坦诚对话,加强合作。

国防部评日本增加防卫预算: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

深入研究,阐发长城文化当代价值。长城文化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,同时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。在当代社会,其进一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,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力象征,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宝贵资源。当地深入挖掘阐释长城文化,成立专门机构,系统整理研究长城文化的当代价值,一批学术成果不断涌现。积极搭建以长城文化为主题的学术交流平台,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。通过学术交流,挖掘和保护长城文化资源,传承和发扬其丰富文化内涵,同时也推动文化产业发展。

内蒙古:“香瓜比拼”庆丰收

全国政协常委、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会长姚志胜对记者表示,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以来,国家发展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,鼓舞人心。香港各界在欢度祖国华诞的同时,更要坚定志向、积极行动,扮演好“超级联系人”和“超级增值人”的角色,助力国家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、提速中国式现代化、推进祖国统一大业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香港贡献。

浙江甬舟铁路建设者探索跨海工程技术创新——修隧架桥 穿山越海

在时间长河的奔涌中,龙文化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化血脉之一,被历史创造,被文明滋养,在时代的赓续中不断积淀,成为了中华儿女共同的文化记忆。走进秦始皇帝陵博物院,寻找龙的踪迹,拾取文明的记忆。据了解,秦始皇陵园出土的彩绘铜车马和秦盾表面都有“夔龙纹”进行装饰,其背后有何寓意?近日,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陈列展览部主任马生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进行了解读。

提供岗位1241个!新疆这个专场招聘会为重点群体送岗

贵州省委常委、贵州省委宣传部部长卢雍政致欢迎辞时说,近年来,贵州把旅游业作为围绕“四新”主攻“四化”主战略的重要一环,聚焦资源、客源、服务“三大要素”,全面推进旅游产业化,努力实现旅游业提质增效,奋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。贵州旅游发展优势叠加显现、发展潜力加快释放。贵州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,有世界级旅游资源的坚实支撑。贵州将学习借鉴成功经验,守正创新、扬长补短,坚定信心、久久为功,坚持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,创建一流旅游城市,对标国际标准不断提升旅游服务,努力让贵州成为近悦远来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。诚邀大家跨越山海、一路向“黔”,共享贵州山水人文之魅力,共享贵州高质量发展之良机,共享贵州旅游产业之红利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